超7000家店,成都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上海”?
中国哪里咖啡发展最快? 今年,答案可能是成都。
一项数据显示,成都独立咖啡馆总数已达到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2021年,成都咖啡店数量同比增长8.2%,2022年增速将达到18.2%。
咖啡馆数量猛增,成都能否成为“下一个上海”?
01 门店超7000家 成都咖啡馆数量猛增
今年,成都的咖啡馆数量猛增。
以成都“办公咖啡店”闻名的CAFE G1,2022年上半年继续扩店,新开6家门店,目前拥有9家门店。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今年上半年,成都不少本土连锁品牌纷纷扩店。 KUROKII Cafe于年初开设了第四家店,2M Coffee和Common Sense Coffee均开设了第五家店。
短咖啡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成都咖啡或许增长得更快。 这种势头也可以从数据中找到。
骑叉叉搜索“成都咖啡”,出现相关企业7927家,其中北京7056家,上海13616家;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咖啡店,上海的咖啡店数量为12277家,北京的数量为8538家,成都的数量则达到了7306家,与一线城市相差不远。
根据卡门和美团发布的《2022年中国现磨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门店数量同比增长8.2%,到2022年门店数量将增长18.2%,接近现磨咖啡整体门店增长。 部分。
成都现煮咖啡门店数量及增速
此外,2021年美团在成都的线上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189%。咖啡销量前五的城市中,除了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外,成都是唯一的那个。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上海独立咖啡馆占比为57.01%,成都为81.07%。 独立咖啡馆的开业速度要快得多。 不受束缚的品牌咖啡馆。
据媒体报道,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独立咖啡馆总数已达到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前段时间,行业媒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孕育了无数大众美食和茶饮的成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上海”。
02 成都能否成为“下一个上海”?
在餐饮、旅游业高度发达的成都,咖啡的发展情况如何?
我采访了10多家当地咖啡店经理和连锁咖啡店经营者,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成都咖啡市场。
1.政策友善,外观接受度高,适合小店生存
成都咖啡馆数量的激增,是由大量看好这个市场的创业者带动的。
据了解,近一两年,不少来自上海、重庆、武汉等地的咖啡企业家来到成都开店。
据当地咖啡从业者介绍,成都在政策上一直对小规模咖啡店比较友好,对沿街户外展示也比较容易接受。
短咖啡
向外展示可以吸引更多行人的注意力,这也是一种氛围营造和宣传。
“横向比较各个城市,成都的租赁市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KUROKII Cafe的经理表示,“租金占开店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成都还是有适合开店的环境的。”
2、平价咖啡和本土小连锁店不断涌现。
一些“价格大多在25元以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咖啡馆正在兴起,如缝纫机咖啡、村民咖啡、SUGAR COFFEE等。
还有一些本土连锁咖啡品牌,价格也可以比较一下。 例如,Pause Coffee美式15元,拿铁20元,价格大多在20至28元之间,已在成都开设了6家门店。
还有Common Sense Coffee、Short Coffee、2M Coffee、Wild Pigeon Coffee等当地小连锁店。 他们的咖啡价格大多在28元以内,在成都开了3到5家店。
2M咖啡
更实惠的咖啡馆和当地咖啡连锁店的出现,让咖啡接触到了更多的消费群体,让咖啡成为了更日常的饮品。
3、休闲消费创造了独特的“成都咖啡文化”
近两年,成都对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不少街巷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从钯街到王平街,从晓童巷到猛追湾,从宽窄巷子到榆林社区,诞生了许多“咖啡街”。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较少。 有句话戏称“成都人的精华是向日葵”。 街头日光浴是成都人独特的休闲方式。
因此,很多咖啡馆都有户外区域,放上几张露营椅,顾客随意坐着,非常舒适,营造出成都特有的社区咖啡氛围。
4.终极单品办公咖啡,众多新款式诞生于此
成都这个餐饮发达的城市,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咖啡模式。
G1推出7家COFFICE,提供“有咖啡的办公空间”,并配备打印机、文具、护眼灯,打造成都咖啡市场“第一办公咖啡”。
2019年9月,缝纫机咖啡的“一杯用埃塞俄比亚艺妓咖啡豆酿制的澳洲白只要15元”,让业界看到了兼具话题性和性价比的“终极单品模式”。 7平米的小店,每天最高销量为300杯+,平均每天销量为180杯+。
在成都,还有一家3000平米的咖啡店IN3Bean,堪称“西南最大的咖啡工厂”。 是集咖啡饮用、咖啡烘焙与培训、周边产品及设备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沉浸式咖啡体验”。
无论是G1的“办公室咖啡”模式,还是缝纫机咖啡的“终极单品模式”以及IN3Bean的“咖啡工厂”模式,都为成都的咖啡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更多关于咖啡模式的思考和思考。 探索。
5.口味很包容,四川花椒和藤椒都可以煮咖啡。
“成都的咖啡馆除了喝咖啡,还必须有另一个属性:打卡。”
与上海的刚需消费相比,成都咖啡馆在空间和口味上的创意是消费者买单的一大原因。
在成都,日式、法式风格并不少见。 叙利亚风格和废墟风格都存在。 克莱因蓝、莫兰迪色一直很流行。 咖啡中还运用了碗、竹编、蒲扇、川西建筑风格等当地文化元素。 库提取应用程序。
在美食之城,无尽的风味创意也为成都咖啡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结合当地特色,小米椒、二敬条、川花椒、藤椒、甜椒等都可以用来泡咖啡,比如Luck Cube的川花椒美式、Yeclip的甜椒拿铁;
新的创意不断涌现,比如HERBES SPICE LEGEND,它利用香料和咖啡作为创新。
6、成都的酒馆文化也滋养着“日咖啡夜酒”
小酒馆也是成都的一大特色。 这里不少本土咖啡连锁品牌采用“白天咖啡晚上葡萄酒”的模式。
例如,已经开了5家店的UID咖啡馆,有“白咖啡夜酒”和服装两种商业模式; 已开设4家门店的KUROKII Cafe还有3家白咖啡夜吧; 2M咖啡、CAFE G1等也有“白咖啡夜酒”早上C晚上A”模式。
“早上有C,晚上有A,可以提高每平方英尺的效率。我们的‘晚上A’约占我们收入的70%。” KUROKII Cafe的经理说道。
咖啡跨境、跨行业合作的复合形式在成都也随处可见。
从精品店、家具店、书店,到自习室、香水店、理发店等,“咖啡+”延伸到多个行业,让成都咖啡渗透到更多维度。
7、新茶饮品牌密集带动“喝饮料”消费习惯
成都是新的饮茶中心。 数一烧鲜草和茶百刀都是从成都出来的品牌,霸王茶鸡的总部也搬到了成都。 还有丸门、元真真……
该地区新茶饮料越发达,对咖啡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 上海、广州、深圳都是如此。
发达的茶饮品牌培养了消费者“喝饮料”的习惯,他们对咖啡的接受度更高。
8、咖啡车和咖啡市场活跃,拉近了人们与咖啡的距离。
“城市里有无穷无尽的咖啡车,去往任何需要它们的地方。” 与咖啡直接相连的街景也成为成都的“独特景观”。
2021年,以“散步”为主题的咖啡市场已有30多个品牌、数万人参与。 还有刚刚过去的四川咖啡生活节。 成都每年都会有各种主题的咖啡市场,“在社区公共空间摆摊”创造了巨大的社交空间,拉近了人们与咖啡的距离。
四川咖啡生活节,图片来源成都咖啡指南
总的来说,无论是消费习惯、市场氛围、门店数量,还是经营模式,成都的咖啡“风气已经到了”。
03 成都与上海之间,可能存在缺失方式。
调查显示,成都除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外,大多数本土咖啡连锁品牌拥有3至10家企业,连锁的“骨干”相对稀缺——这或许是全国咖啡市场的发展现状正在变得一致。 。
一个城市咖啡市场的真正实力,离不开本土强势品牌的引领。
那么,成都市场能否出现下一种方式呢?
1、成都咖啡对于急需人群来说还比较缺乏。
“与上海咖啡相比,成都急需咖啡的人群还是有差距的。在上海,18岁至65岁的人群有喝咖啡的习惯。在成都,18岁至35岁的人群不一定有喝咖啡的习惯。”养成喝咖啡的习惯。” 2M咖啡经理吴浩宇说。
而且,成都新旧城区差异明显。
例如,在高新区,咖啡消费者主要是上班族和白领。 8点30分之前营业的咖啡馆数量在成都各城区中最多,外卖消费者数量在各城区中排名第二。
“我们高新区的店周六周日顾客很少,所以我们选择周六周日关店。” G1经理李江春表示,“老城区多以独立咖啡店、网红店为主,新城区多以独立咖啡店、网红店为主,小区内需求更大,且连锁品牌占多数。”
2、大部分成都咖啡品牌仍处于探索阶段。
成都现有的本土连锁咖啡品牌中,大部分模式和定位还处于探索阶段。 有的是“白咖啡夜酒+大店+小店”模式,有的是“咖啡+”各种组合模式。
“和几个投资人聊天,他们会投资上海、深圳的一些咖啡品牌,他们也有资本观察成都咖啡市场,但没有选择投资。原因是成都咖啡有太多上海的影子。” ,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事情,发展自己的成功模式和特色。”一位成都咖啡经理说道。
3、开店关店较多,市场仍在变化。
很多成都咖啡馆的经理都告诉我一个明显的感受:
“成都新的咖啡店不断涌现,但也有很多正在关门。整个咖啡市场正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生变化。”
这个市场机遇与挫折同时存在。
结论
咖啡店数量持续激增,咖啡车和咖啡市场活跃,“咖啡+”越来越跨界,实惠咖啡和早餐咖啡不断拓展,川味咖啡的地域特色日益凸显越来越明显——
成都正在中国的咖啡坐标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成为不可回避的了解新产品、新模式的“咖啡小镇”。
而咖啡或许将成为成都的另一张名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小夕,36氪经授权发布。